關于加快創新農業社會化方式的提案
來源:上海強生搬場運輸有限公司 時間:2015-11-08 查看次數:
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新形勢下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我國傳統農業在新歷史背景下的創新發展。實踐證明,建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有利于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有利于提高農業科技貢獻率、有利于推動“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三化同步”。
目前,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大概有四種模式,即國家農技推廣機構綜合服務模式、農村基層組織興辦各類服務組織模式、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能人大戶)模式、農業龍頭企業模式。但普遍存在投入體制機制瓶頸、金融體制機制瓶頸和土地流轉瓶頸。當前,我國正處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時期,發展現代化農業和新農村建設農業社會化服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快構建以公共服務為主導、合作服務為基礎、市場服務為主體的農業綜合服務體系,提高農業服務的規模化、市場化和社會化水平,以充分發揮社會化服務體系對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支撐作用。為此建議:
第一,加快培育服務主體。要培育和壯大多元化的服務主體,提高各主體的服務能力,促進各類服務主體公平競爭、相互補充、共同發展。一是要改革政府農業服務機構體制,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托完善其公益性服務職能;二是要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進一步加強合作組織在農業社會化服務中的基礎地位;三是要提高農業龍頭企業的服務能力,完善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進一步加強龍頭企業在農業社會化服務中的骨干作用。
第二,加快整合服務資源。一是要加強政府涉及機構力量整合與部門間協作,提高凝聚資源的能力;二是要積極打造各類公共服務平臺,探索促進資源集聚和共享的有效方式;三是要努力推動城市資本與服務下鄉,促進資源的合理流動。
第三,加快創新服務機制。把加強機制創新作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創新的切入點,通過機制創新,提高各類主體參與和開展各種為農業服務的積極性,促進服務資源的有序流動和合理配置,促進服務體系的形成和完善。要創新投入機制,如通過建立針對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的資金補貼制度,設立專門的技術采用風險資金等形式,增強農村合作組織采用新技術和提供服務的能力;通過探索政府購買產品或服務等方式,引導科研院校、企業等向農戶、合作組織提供高質量的服務。要創新參與機制,重點是探索科研、教育和推廣服務相結合的機制,鼓勵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農業推廣教授制度、創建實驗示范基地等;探索村企共建機制,充分發揮企業配置資源的主體作用,探索建立“企業+科研院所+農戶”、“企業+合作組織+農戶”等服務形式。
第四,加快優化服務環境。加快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創新和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加強農村服務軟、硬件環境建設。重點通過完善保障體系,建立健全法律法規,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等,為服務體系建設創造良好條件。
相關文章
|